构建城市的感性色彩系统: 论艺术家晨晓的色彩哲学与中国城市地标绘画美学

作者:中国艺术在线 2025-06-16 阅读:190 评论:0
“中国好色彩·艺术家晨晓笔下的时代肌理”艺术展6月13日—— 6月25日在杭州远洋乐堤港购物中心隆重开幕。本次展览以中国好色彩代表,中国当代色彩美学奠基人晨晓为创作主角,汇聚其十年来描绘祖国面貌的中国城市地标代表性作品40余幅,这是艺术家晨...

“中国好色彩·艺术家晨晓笔下的时代肌理”艺术展6月13日—— 6月25日在杭州远洋乐堤港购物中心隆重开幕。本次展览以中国好色彩代表,中国当代色彩美学奠基人晨晓为创作主角,汇聚其十年来描绘祖国面貌的中国城市地标代表性作品40余幅,这是艺术家晨晓在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举办展览后,主动放弃高端艺术殿堂的光环,转而走进城市最热闹的购物中心,只因他坚持“大众艺术”的理念。他相信艺术不应高高在上,而应贴近生活、服务大众。用最朴实的语言、最亲切的方式,把色彩的能量带到最有人气的地方,让更多普通人能看懂和喜爱艺术,感受到“中国好色彩”。这种转变,是艺术家身份的自觉,更是艺术家社会责任的体现。他用画笔为生活点亮色彩,为时代写意心灵,做真正的大众艺术家。


每一座城市,都是时代的投影。其高楼、桥梁、塔楼、剧院——这些地标建筑不只是空间的构件,更是城市精神与文化记忆的物质承载。然而,传统的建筑图像多被定格于工程学、摄影或文本记录中,其精神性、情感性往往难以外化为公众可感知的文化体验。晨晓这位被誉为“中国好色彩代表,中国当代色彩美学奠基人”的艺术家,以其“中国城市地标Landmark China”系列创作打破了这一瓶颈。他以“色彩”为媒,连接建筑的物质性与文化的精神性。他画的是建筑,但不是钢筋水泥;他绘的是城市,但又超越地理版图。他为城市“上色”,但那不是涂抹,而是哲学化的再造。



色彩哲学的生成:晨晓的文化底蕴与方法论


“色彩即文化”的东方哲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色彩从未仅仅是视觉感官的愉悦工具,它总是与哲学、伦理、宇宙观和身体感知相互嵌合。从五行配五色的“青赤黄白黑”理论,到宋代绘画中“气韵生动”的色墨调和,中国古代艺术重在色中有意,意中含道。晨晓深得此道。他将“五色”思想转化为自己色彩系统的基石,并与当代美学结合,提出“中国好色彩”的理论。他认为,每一种中国地标建筑的色彩,既是地域的、时代的,也是民族记忆和精神共识的外化符号。


“跨文化色彩经验的吸收与重构”晨晓在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长期旅居,又游历了世界上80多个国家500多个城市,其色彩系统也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的纯色概念(如马蒂斯的装饰性色块、蒙德里安的秩序构造),以及东方侘寂美学对空白与静谧的敬重。在此基础上,他逐渐形成了一个既具东方哲性又含西方感性逻辑的混合色彩模型:主色调表达文化精神,辅助色体现情感张力,点缀色构成视觉节奏。


“感觉的逻辑”:色彩作为心理结构语言,晨晓提出“色彩是感觉的逻辑结构”这一主张,值得深入探讨。在他看来,色彩的使用不仅关乎直觉审美,更是一种具备“情绪引导功能”的感性逻辑系统:不同色彩构成的对比关系,实际是在构建“观众心理的节奏路径”。


例如,强对比色调用于表现城市冲突性(如:色彩杭州、南京印象),低对比柔色调用于展现历史厚重感(如:万里长江),色彩的排列不只是图像调和,更是心理节奏的设计。他让色彩“像音乐一样引导情绪”,让城市建筑具有“可以感受到的心跳”。

————《色彩杭州》丙烯 145 cm x 360 cm


地标建筑的色彩重构:从结构到精神


视觉构图之外的“精神再构”在晨晓看来,建筑的结构逻辑应被色彩再解释。他不是一位建筑绘图员,而是文化解码师。他画的“深圳印象”并非现实中的钢铁冷色,而是金红与水蓝交织,象征岭南文化的热烈与包容;他画的“东方明珠塔陆家嘴”,色调由紫转青,如烟似梦,勾勒出上海的梦幻气质与中西融合的文化气场。


他以色彩“替代材料”,通过色彩的主观再定义来重构建筑的情绪风貌,使建筑不再是冷硬的物理物质,而是具有温度的“精神容器”。

———— 《万里长江》油画 145 cm x 480 cm


晨晓为每一座城市定制专属色谱,个性化地标色谱的建构路径。

例如:

  •   重庆朝天门码头:火橙与青绿对冲,表现“九宫格的热辣”;

  •   南京山水建筑:墨金交融,展现“金陵”之厚重;

  •   深圳平安大厦:冷灰与亮白错落,构建“未来科技+理性秩序”;

  •   杭州印象:橙赭与红绿混融,体现“江南之色,宋韵之远”。


他不是寻找建筑的“原色”,而是赋予建筑以“精神新色”。这些色谱是城市建筑的视觉象征编码,具有极高的城市识别性与文化独特性。

———— 《南京印象》丙烯 145 cm x 360 cm



Landmark China:从绘画计划到文化工程


视觉档案的文化建构功能,“Landmark China”不是一次展览,而是一项国家视觉档案工程。晨晓以绘画手段,为几十个中国城市建立了艺术性、符号性与精神性合一的“地标肖像”。在城市更新加速、面貌趋同的时代背景下,这种带有“个性存档”意味的创作尤为可贵。


它的价值在于:

  •   抢救城市表情:避免城市面孔在同质化中消失;

  •   建立视觉共识:通过色彩唤起公众的城市文化认同;

  •   塑造传播语言:色彩作为跨语言的交流媒介,推动城市文化符号。


公共艺术与文化自信的有机结合,晨晓众多大型作品已被多地政府、图书馆、机场、地铁、音乐厅采用为公共艺术壁画。他以自己的色彩系统参与城市美学建设,使艺术真正走入公共空间,实现了“城市有了文化表情,人民看到了城市精神”的愿景。这不仅是艺术形式的胜利,更是文化自信的视觉表达。


———— 《深圳印象》丙烯 145 cm x 435 cm



未来走向:城市精神的视觉语言哲学


晨晓作品所建立的色彩系统,实际上是一种以“感觉逻辑”为核心的视觉哲学语言。它与传统图像的模仿式描绘不同,也不依赖数字影像的再现技术,而是通过情绪调色板构建城市的心理识别结构。


可以预见,这种以色彩为媒的城市视觉表达模式,将在以下三个方向持续深化:

1.城市精神研究的艺术路径:将地标建筑转化为“色彩人文档案”,为城市社会学提供艺术视角。

2.艺术创作的系统化研究范式:推动色彩语言从个人风格上升为可传播、可批评的知识系统。

3.全球城市美学竞争中的中国方案:为全球城市提供具有文化身份的“东方视觉范式”,成为视觉文化外交的组成部分。

———— 《激情燃烧的重庆朝天门》 油画 100 cm x 120 cm



一位色彩哲人的时代使命、社会责任

晨晓不是简单地在“画建筑”,他是在为城市建立视觉精神;不是在“使用色彩”,而是在让色彩进入城市的集体情绪中。他将色彩提升为一种哲学,一种方法论,一种文化认同的视觉编码系统。他的作品是一份有温度的时代档案,是一种东方智慧的美学建构。


在这个审美被影像淹没、文化被算法同质化的时代,作为中国好色彩代表艺术家晨晓的绘画实践提醒我们:真正的城市之美,不在形状,而在灵魂;不在建筑的高度,而在文化的深度。而在购物中心为中国城市灵魂“上色”的人。




热门文章
  • 黄建南艺术馆落户万绿湖 文旅融合再添新地标

    黄建南艺术馆落户万绿湖 文旅融合再添新地标
    2025 年 10 月 4 日上午,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河源万绿湖畔氛围热烈,万绿湖黄建南艺术馆开馆仪式在此隆重举行。万绿湖黄建南艺术馆由广东万绿湖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与黄建南工作室文化(深圳)有限公司联合打造,是一处融合艺术、生态与文化的崭新地标。此次开馆仪式聚集了国内艺术界嘉宾、各级领导及媒体代表等,共同见证这一融合艺术、生态与文化的文旅新地标正式启幕。领导嘉宾合影留念仪式流程有序推进,多方致辞共话发展开馆仪式以金秋万绿湖的生态盛景为背景,本次开馆仪式由河源市东源县常委...
  • 第二十二届广东现代舞周书写大湾区现代舞新篇

    第二十二届广东现代舞周书写大湾区现代舞新篇
    9月23日晚,随着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作品《雪落下的声音》在广东艺术剧院精彩上演,第二十二届广东现代舞周圆满落下帷幕。本届舞周以“湾区汇舞,艺启未来”为主题的艺术盛宴,在五天时间内集中呈现了10台72部精彩作品,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融与艺术创新搭建了高规格平台。【闭幕式现场照片】本届现代舞周恰逢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即将在粤港澳大湾区举办的重大契机,通过“聚舞台”、“青年舞展”、“新锐编创计划”、“大师班”四大板块,全面展现了中国现代舞的创作成果与发展趋势。活动吸引了来自德国柏林、...
  • 艺术家贾伟荣登福布斯中国当代艺术名家榜,印证“如花”IP破圈影响力

    艺术家贾伟荣登福布斯中国当代艺术名家榜,印证“如花”IP破圈影响力
    *图源:福布斯中国9月27日,福布斯中国2025当代艺术名家评选盛典&颁奖典礼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艺术家贾伟荣获当代艺术名家奖项。*图源:福布斯中国此次获奖不仅是对贾伟个人艺术成就的权威表彰,也是对其创立的 “如花在野”艺术IP影响力的重要肯定。再度印证了“如花在野”IP的艺术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传播价值与商业化发展前景已得到国际顶尖平台的高度认可。贾伟KK艺术家、设计师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荣获全球598项设计艺术国际大奖被誉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疗愈...
  • 丹青育美:滨海美术教师以笔墨诠释新时代教育精神

    丹青育美:滨海美术教师以笔墨诠释新时代教育精神
    十位教师,五十幅作品,一个县城的美育实践正在诉说基础美育的创新发展。2025年9月7日,江苏省滨海县——一场名为“筑美为范”的美术教师十人中国画展在滨海县美术馆隆重开幕。这场展览不仅展示了孟臻等十位滨海县美术教师的艺术创作成果,更折射出中国基层美育工作者从教学岗位到艺术创作的多元探索。01 开幕式盛况,艺术与教育的交融展览开幕式吸引了当地政府领导、艺术界人士和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参与。相关领导对本次展览作了充分肯定,并指出“本次活动为全市美术教师队伍建设开了一个好头”。政府支持与...
  • 青春放歌音乐项目十一国庆献礼《红色的梦》MV正式发布 以青春礼赞祖国

    青春放歌音乐项目十一国庆献礼《红色的梦》MV正式发布 以青春礼赞祖国
    近日,由新华网首发的青春放歌 |《红色的梦》主题原创音乐MV全平台上线,该作品由著名纪录片导演任杰作词,著名作曲家王一蓉作曲,MV由业内资深团队创作制作,影片以“青春献礼祖国”为核心,通过诗意的镜头语言与激昂的旋律,展现新时代青年与家国同频共振的赤子情怀。作品上线后,学习强国、光明网、凤凰网、央视频、中国文艺网等数十家主流媒体进行转载播出。MV以红色基因与青春叙事交融,以“红”为视觉符号,串联起各行各业为一抹中国红奋斗的场景——有边疆战士的坚守、有科研青年的创新、有教育强国的...
标签列表